新闻中心

CHUANJIU
行业资讯

乡村旅游投资贵在多方共赢

发布时间:2017/04/20 14:13:00   Click:

乡村旅游投资贵在多方共赢

文章来自中国旅游网www.cntour.cn

   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,对2017年旅游扶贫工作进行部署,提出将大力拓展乡村旅游,充分释放旅游扶贫、旅游富民效能。引导乡村旅游投资向多类型、多业态乡村度假产品拓展,2017年实现乡村旅游投资突破5000亿元,乡村旅游消费达到1万亿元以上。


    在乡村旅游投资过程中,如何让外来企业放心投资?如何保障当地农民的发展权?如何协调企业和村民的关系?近日,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部分业界人士。


让企业吃“定心丸”


   “很多企业在投资乡村时,并不是直接找村民签约,而是找村委会,因为企业很清楚,直接面对村民是一项过于复杂的工作。通过村委会可以轻松实现土地流转、合同洽谈等,这样更有保障。”浙江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主任周玲强所说,乡村旅游投资者期望有信誉度较高的合作对象,政府部门和村委会自然成为首选。很多乡村旅游投资者优先选择与村委会或相关政府部门洽谈合作。


    北京世嘉集团董事长朱仝认为,政府部门和村委会的态度和作用是改善乡村投资环境的关键,提升软性投资环境比硬件还重要。政府部门和村委会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作用,是筑巢引凤并逐步使之发展壮大,还是为了增加眼前的税收、招商业绩?是赶紧上马项目、挣工程费用,还是配合企业做好项目、积累村域发展资金经验?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。有了正确的观念,才会让投资企业感到舒服,从而增强投资信心。


    如果企业需要直接与村民合作时该怎么办呢?周玲强建议,“如果企业与村民直接谈合作,是否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,企业和村民签约后,资金由第三方机构保管,保证企业和村民利益都不受损。”


    在确定好合作对象后,产权关系清晰、权利和义务明确、合同执行有保障等都是投资者迫切期待的“定心丸”。


    周玲强提到,最近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,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、农户承包权、土地经营权“三权分置”办法。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、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,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。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等改革,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。


    2015年国土部、住建部、国家旅游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》也提出,城镇和乡村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。支持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,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,建设旅游设施。


    这些政策利好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乡村旅游投资者的信心。朱仝表示,产权问题是一个制约因素。建议村委、企业共同寻找产权相对明确的建筑物作为突破口,先期做出一些小型示范项目,展示投资效果,进而提升政府、企业、村民的信心,降低纠纷产生的概率。


    山东济南葫芦工坊总经理徐浩然建议,在项目运作中,应签署明确的法律文书和合同,约定好政府(或村委会)、企业、村民三方的权利和义务,明确分工和职责,相互监督和敦促。建议政府组建法律顾问团,引导相关各方通过健全法律体系,维护各自权益。


保农民享发展权


    目前,全国各地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已经探索推出了一些“两带两加”项目,即景区带村、能人带户、合作社+农户、企业+农户,通过景区、能人、合作社、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投资、运营,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享旅游收益,实现脱贫致富。


   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提出,引入外来投资者的同时,应充分保障当地村民的发展权。国际上很多旅游目的地都出台了保护原住民利益的政策。


    寒舍(国际)度假酒店集团董事长殷文欢介绍,“在确保当地农民发展权方面,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:‘老百姓能做的生意,我们就不做’,即充分保证当地农民参与旅游经营的空间和机会。比如依托我们在北京密云投资的寒舍品牌酒店项目,当地村民可以向游客卖土特产,提供民俗体验等服务。通过企业+合作社+村民,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,让村民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卖上好价钱。”


   “一般情况下,企业到乡村投资都有一个习惯性想法,就是‘我投资了,工程材料、建设单位等的选择就要听我的’。我认为,这不是绝对的。”朱仝说,企业进到农村以前,就要做好调研,看村里、镇里有没有符合条件的材料商、建筑商、装修商以及工艺传承人等资源,在同等价格和质量的条件下,优先用村、镇的资源,这样双方就有利益契合点了。


    周玲强表示,当地政府在吸引外来投资者时,会给出一些优惠政策。这些优惠政策的兑现可以设定一些考核条件,如投资者对当地农民增收带动作用等,以此督促和制约企业。


    在督促投资者充分发挥扶贫带动作用的同时,农民自身则需要不断提升旅游经营意识和能力,以满足投资者需求。


    据介绍,“515战略”实施两年来,国家旅游局持续开展旅游扶贫带头人培训。两年共举办8期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班,完成对2200多名旅游扶贫村村官的培训。这些村官将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、实战案例带回村里,传递给参与旅游经营的农户。


   “现实中,确实存在农民缺乏培训、无法满足投资者需求的情况。当前,政府部门应重视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,不能只培训‘外出打工’的素质,更要培养其‘留下来就业、创业’的素质。”周玲强说。


   朱仝建议,“企业要尽量搜集村里的资源,包括餐饮、手工艺、文化、住宿等,可以做‘分工式’资源对接。比如,某个农户的餐饮做得好,可以将其培养成‘美食专业户’;某家的住宿条件好,可以将其培养成‘住宿专业户’等。以此类推,这样农户在各自专长的领域就会越做越精、越做越高兴。”


促各方共同受益


   “515战略”实施两年来,在政府、企业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各地形成了景区带村、能人带户、企业+农户、合作社+农户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,推出了500个旅游精准扶贫示范项目。


     朱仝认为,乡村旅游投资环境需要政府、企业、村民共同营造。各方要摆平心态、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,政府、企业、村民先共同付出,再共同受益,不可只图单方获利。政府、企业、村民应形成稳定的“三足鼎立”态势,任何一方不平衡了,都不会稳定发展。政府先要“放水养鱼”,不要让企业有被“绑架”的感觉;企业也要抱着共同开发美丽乡村的理想,真正沉下心来,与村委会、村民交朋友;村委会则要与村民一道,主动学习、提高自身素质。


    殷文欢说,政府、企业、村民、游客多方共赢的纽带是项目,只有项目持续盈利、健康发展,才能保证各方利益。要让项目健康发展,政府需起到保驾护航作用,企业要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优势,村民则应积极提升自身素质、参与旅游经营。


    正如殷文欢所说,政府、企业、村民、游客多方共赢的纽带是项目,旅游项目能否盈利是多方关系能否和谐的关键。


    对此,周玲强提出,“保证乡村旅游投资项目盈利,要做好项目业态规划和商业模式设计。这是目前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,有些投资项目规划不到位、商业模式不清晰,导致了最终的失败。”很多乡村旅游投资者是跨行业投资,尽管他们在其他领域很成功,但是乡村旅游投资回报周期长,需静下心来,做长线投资。


    朱仝认为,乡村旅游度假项目一般都是见效比较慢的,要通过“养”来逐步实现文化内容高品质聚集和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最终目的。“实现理想、顺便赚钱”,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,否则不如不搞。


    徐浩然建议,乡村项目开发切不可急功近利。任何商业项目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和时间运营。各方要做好项目规划,端正心态,持之以恒,勇于付出。


    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,国家旅游局部署了新一年的旅游扶贫富民工作。相信随着乡村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,旅游扶贫富民效能将得到更好发挥。


红酒预订

招商引资